<acronym id="anyng"><strong id="anyng"></strong></acronym>

  1. <td id="anyng"></td>

    您當前所在位置: 盱眙縣人民政府 縣情 魅力盱眙

    走進盱眙

    盱眙:“農”字底色 出彩亮色
    發布日期:2023-02-21  來源:荔枝網  字號:[ ]

      近年來,盱眙縣始終緊扣鄉村振興發展主線,大力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,農業農村各項重點工作穩步向前,先后榮獲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、全國農業機械化示范縣、全國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縣、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試點縣、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激勵縣、全省農業現代化先行區等表彰。


      突出集群發展 現代農業爭先創優


      扛牢糧食安全責任。盱眙縣是全國重要商品糧基地和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。糧食產量連續多年超百萬噸、龍蝦產業達百億級、生豬養殖過百萬頭。2022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221.5萬畝,產量104.85萬噸。全縣生豬飼養量達101.21萬頭,其中存欄44.35萬頭,出欄56.86萬頭,能繁母豬存欄4.54萬頭,溫氏、漢世偉等11家養殖場獲批國家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,獲批全國生豬調出大縣,畜牧統計監測工作榮獲農業農村部優秀生產監測縣第一名。


      做強特色優勢產業。全縣高效園藝面積30.9萬畝,淮河蔬菜、馬壩西瓜、黃花塘茶葉、天泉湖黃桃與碧根果、河橋中藥材、穆店德芳草莓等一批特色農業產業園不斷發展壯大。全面開啟盱眙龍蝦“二次創業”,成立龍蝦產業“三院一中心”,建成全球龍蝦交易中心,引進“叮咚買菜”盱眙龍蝦超級加工廠,盱眙龍蝦養殖面積87.7萬畝,品牌價值高達306.5億元,連續7年蟬聯全國水產類第一名,入選農業農村部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名單、國家農業品牌創新發展典型案例。創成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,高分通過國家蝦稻共生標準化示范區驗收,躋身首批省級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創建名單。


      抓好優質產品供給。全縣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,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2個,有機農產品21個,綠色食品75個。建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30萬畝,省級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37.9萬畝,全縣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76%。全縣納入省追溯平臺生產經營主體2558家,創成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,全國推進農業生產“三品一標”現場觀摩會在盱成功舉辦。


      堅持先試先行 鄉村振興打造標桿


      全力推進三級先導。按照“四大重點、八項工程、三項機制”工作要求,集中力量、集成政策、集聚項目、集納資源,全力推動黃花塘鄉村振興先導鎮建設,黃花塘“四規劃兩計劃”和“五大類”重點工程項目庫編制全面完成。扎實開展空間治理,梳理黃花塘“七空間一資源”面積12249.5畝,累計增加集體收入614.64萬元。


      主動深化綜合改革。創新“三資”管理模式,黃花塘泥沛社區、古桑關帝村“政經分離”、“村資鎮管”等改革試點先后開展。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,全縣農民合作社1128家,其中國家級6家、省級35家;家庭農場2348家,其中省級45家;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5家。穩慎推進宅基地改革,創新開展“農宅貸”試點。打造“信息一張圖、管理一條鏈、監管一張圖”的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新模式,新完成宅基地審批633戶。抓好農村集體產權交易,2022年全縣農村產權交易總額達6.6億元,獲得全省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監測表彰。


      縱深發展數字農業。成立縣互聯網農業發展中心、農業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,積極與阿里巴巴、京東、美團、叮咚買菜等平臺合作開展線上線下銷售,培育滿家樂等一批電商主體,獲批省級數字農業農村基地1家,市級數字農業基地6家。大力深化全國“互聯網+”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建設,打造馬壩舊街、黃花塘蘆溝、淮河明祖陵等綠色可追溯農業示范基地,全縣農業物聯網推廣應用占比達到40%,全年農產品網絡銷售額達10億元。


      聚焦幸福提升 鄉村建設走深走實


      兜底保障持續健全。建立脫貧幫促與農村低保銜接機制,符合低保、五保條件的對象戶全部納入保障范圍。開展大病兒童慈善救助,給予困難家庭臨時救助,減輕弱勢群體經濟負擔。設立“防貧保險基金”500萬元,實現涉農人口全覆蓋,確?,F行貧困標準零存量、無增量。


      美麗鄉村宜居宜業。結合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改革試點,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動,積極開展特色田園鄉村、農村人居環境、美麗宜居鄉村等示范項目創建,天泉湖鎮陡山村、黃花塘鎮蘆溝社區等村(社區)先后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、省級特色田園鄉村等稱號。市級生態示范村實現全覆蓋。文明城市創建綜合排名進入全省前十行列,創成文明鎮村13個。累計實施農房改善項目43個,10836戶3.5萬人喬遷新居?!?5分鐘健康服務圈”、“15分鐘醫保服務圈”、“15分鐘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圈”,三環緊扣用心用情“領跑”百姓“健康幸福文明圈”。


      功能配套日益完善。全縣建成高標準農田130.59萬畝,占比達80.16%。建設面積和爭取資金均為全市第一,獲省政府督查激勵。全縣特色農業機械化率67.12%,農機安全監管“張洪經驗”全省推廣。農村供水保障項目穩步推進,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不斷完善。先后建成生態河道59條290公里。創成“四好農村路”省級示范縣。全縣農村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96%,秸稈綜合利用率97%,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率91%。全縣國省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,連續三年被評為“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”。(來源:荔枝網)


    97视频在线